大皖新闻讯 红安被誉为“第一将军县”,黄麻起义第一枪于此打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诞生。
9月28日,“千里跃进大别山”2024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采访团成员来到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文献,一件件斑驳的历史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让采访团成员深受触动。
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走入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来自省内外的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和群众,或自发、或集体组织前来参观学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纪念碑高27.11米,这个数字是为纪念黄麻起义爆发日——1927年11月13日。”工作人员介绍,纪念碑广场面积约4000平方米,广场中央的五角星,覆盖的是红安地图的全貌。
记者注意到,纪念碑身正面“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7个金色大字,据悉,纪念碑的碑名是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于1978年4月26日提写的。碑座上的五角星代表着苏区人民一颗红心永远向着中国共产党。碑座两侧分别是两尊巨大的铜像:左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右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苏区军民团结一心、一往无前、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碑座上的碑文是1987年中共湖北省委和湖北省政府镌刻的,介绍了从1927年黄麻起义至1949年全国解放,这22年间的革命斗争历程。在碑身后侧,是一首铜锣谣《黄安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工作人员介绍,从黄麻起义到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二十二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鄂豫皖根据地军民经历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仅革命烈士就有十四万余名,其中红安有二万二千余名,麻城有九千二百余名。他们的光辉业绩,犹如巍峨的群山、浩荡的江河永世长存,彪炳青史。
一段永远铭刻的历史
绕过纪念碑,穿过英烈广场,就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馆舍为仿古典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历史纪念馆中收录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革命先烈的资料,摆放着几百件革命文物和上千幅革命历史照片。
据悉,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黄麻特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按照湖北省委部署,首先发动九月暴动,随后领导黄麻起义,于1927年11月14日一举夺取黄安县城,11月13日建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成立鄂豫皖地区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
“亲爱的农友们:过去,我们种田佬,每年除了完粮饱送钱给大老爷,或者是被土劣、贪官、污吏抓着打屁股、关牢和砍脑壳以外,再也不敢进大老爷的衙门。但是,今日,我们种田佬、担粪的,自己组织政府,自己做起委员来了。
这点证明(我们)革命力量的强大,证明现在是劳农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了!”这是曹学楷在1927年11月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摘抄,也展现了黄安县农民政府成立时的美好情景。
在《黄麻惊雷》展厅部分,以现代的声、光、电等形式重现了黄麻起义的战斗场景,铿锵的呐喊声、激烈的枪炮声,让当年那场战斗历历在目。先烈的革命事迹,英雄母亲送丈夫儿子上战场,数万群众为红军献粮献衣……一件件往事,激荡着人们的胸怀。
通过沉浸式体验红色历史,接触真实史料,采访团成员深刻体会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伟大革命精神与赤诚爱国情怀。